首页 资讯 正文

泉州首家孤独症群体就业烘焙店试运行 6名“星青年”有了工作

体育正文 293 0

泉州首家孤独症群体就业烘焙店试运行 6名“星青年”有了工作

泉州首家孤独症群体就业烘焙店试运行 6名“星青年”有了工作

清晨,位于(wèiyú)市区祥远路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一楼的麦都星焙爱心(àixīn)店忙碌起来。透明橱窗内,2名身穿工作服的年轻人正(zhèng)专注地摆货上架、打扫卫生,为迎接客人做好准备。据悉,这里是泉州市首家支持孤独症青年就业(jiùyè)的公益烘焙店,由泉州市残疾人联合会(liánhéhuì)、泉州市税务局、共青团泉州市委等(děng)多部门共同扶持,麦都食品公司爱心助力,晋江市(jìnjiāngshì)特殊教育学校提供就业指导,旨在聚焦大龄“星青年”的就业困境,为他们提供就业平台和职业发展,帮助他们融入社会。如今,飘散着面包香气(xiāngqì)的屋檐下,6颗“星星”与世界的温柔对话正悄然上演。 □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/文 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/图 “星青年”当服务员 引导(yǐndǎo)顾客选购面包 “这里的‘星星’与众不同,他们说话(shuōhuà)有点慢、动作也不够利索,但却满载真诚和努力,请多(duō)理解与包容,让他们感受到(dào)世界的温柔……”近日,记者走进公益烘焙店,店内橱窗和墙壁上都设置着类似的提示小卡片(kǎpiàn)。 “星青年”为迎接客人(kèrén)做好准备 看见市民戴女士要挑选面包,30岁的孤独症青年小东将放好(hǎo)垫纸的托盘和夹子递上(shàng),耐心陪伴左右,并主动介绍(jièshào)热销面包。选购完商品后,他熟练地将面包逐一打包,引导(yǐndǎo)戴女士完成结账。“您好!请慢走,欢迎下次光临……”当其他顾客选购时(shí),小东同样礼貌相迎,短短一会儿的工夫,就获得了不少顾客的点赞。 公益烘焙(hōngbèi)店负责人(fùzérén)介绍,店内首批共招收6名(míng)“星(xīng)青年”及其家长,“星青年”年龄最小的18岁,最大的30岁,门店采用亲子同工模式,前期从全市孤独症人群中摸排,筛选出意愿较高的家庭,通过看图识物、沟通交流、计算能力等多轮测试,最终选出6名“星青年”。5月上旬,“星青年”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麦都门店进行系统化培训和考核,逐步(zhúbù)掌握面包上架、收银打包(dǎbāo)等技能。 家长逐步放手 “星青年(qīngnián)”实现融入社会 爱心烘焙店于5月16日试运行。上周,门店(méndiàn)对员工排班、薪酬制度等(děng)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和优化。 “小东(xiǎodōng)语言能力(nénglì)比较强,我们安排他进行收银和导购;千千动手能力强,比较擅长打包面包;茵茵适合摆货(bǎihuò)上架……”爱心烘焙店负责人说,根据“星青年”的生活习惯和实操能力,他们将工作时间(shíjiān)灵活调整。门店正式开业后(hòu),将根据营收情况以及岗位和工作时长不同,做进一步调整。 “星(xīng)青年”引导客人结账 “儿子喜欢和人交流,一看到客人他会主动招呼(zhāohū),也(yě)会主动擦桌子、洗地板,累了自己懂得回去(huíqù)休息,让人很放心。”小东在“星青年”中能力最强,试营业前他在家反复背诵商品名称、练习打包技巧,如今实现了独立上岗。“现在(xiànzài)就担心他收银时忘记确认是否收到款项(kuǎnxiàng),这点解决了,我就能逐渐放手了。”小东妈妈黄女士说。 小孟的点滴进步妈妈李女士也看在眼里,“从刚开始见到(dào)客人不好意思喊‘欢迎光临’,到现在愿意(yuànyì)开口,对他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”。对此次公益项目提供的就业(jiùyè)岗位,李女士很感恩,“离让孩子独立(dúlì)的愿望,更近了一步”。 “绝大多数孤独症青年成年后(hòu)面临(miànlín)发展停滞的尴尬处境,难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。”泉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(fùzérén)介绍,“麦都星焙爱心(àixīn)店”于一年前筹划,旨在将“星青年”的就业帮扶从“输血”转变为可持续性的“造血”,为“星青年”搭建有尊严、有温度的就业平台,倡导接纳、包容的社会氛围。门店试运营(shìyùnyíng)期间,家长陪同和协助“星青年”,待“星青年”熟练上岗后,家长们将陆续(lùxù)退出。今后,爱心门店收益将用于员工收入和关爱孤独症群体公益事业,帮助“星青年”实现(shíxiàn)从“被服务者”到“劳动者(láodòngzhě)”的身份(shēnfèn)转换,丰富其社会人属性,真正实现融入社会的目的。
泉州首家孤独症群体就业烘焙店试运行 6名“星青年”有了工作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